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JDB电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JDB电子 > JDB电子新闻 >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工程建材质量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jdb电子官网当前,我国建筑材料行业正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材行业的管理也在日益规范。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工程建材领域质量问题仍然需要花大力气下功夫治理。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建材质量相比过去在不断提升,但行业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依然困扰着行业质量的提升。由于不规范、不合法的企业和产品的存在,拉低了整体行业的水准,使一些建材产品质量提高缓慢,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品质。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建材行业的自身特点,以及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两方面。

  从建材的生产到最终的使用,存在建材生产企业、大业主、最终使用者(小业主)这三方。所谓“大业主”是相对“小业主”而言。工程建材是“买用分离”的产品,盖房子的不是住房子的,因此,工程材料的买方不是最终使用者,于是就有了“大业主”和“小业主”的区分。

  由于存在大业主这一中间购买者环节,建材行业与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市场不同,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评价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厂家,而是存在小业主和大业主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建材领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就凸显出来。

  建材生产企业和大业主之间,是材料供应商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大业主一般通过招投标来确定总承包商,总包再分包给建材生产企业或向建材生产企业直接购买建筑材料。

  有些大业主作为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为了降低成本,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为了与低价的产品竞争,往往投标单位要不得已压低价格,甚至采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竞标以赢得工程项目。然后为了弥补成本、获得利润,再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等方面偷工减料、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

  行业出现内卷,但更令人担扰的是扭曲。一些生产不规范、价格低、质量并非优良的产品反而更容易获得市场,规范生产的优质产品由于价格偏高,往往被挤兑得生存空间狭小。在此过程中,一些大业主为了自身的利润,有时不顾建筑质量而默许或鼓励低价劣质产品中标和通过验收,埋下了日后的建筑安全的隐患。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影响企业提高质量和搞创新。

  一些建材质量出现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业界生态链的一个缩影。行业里的问题盘根错节,需要整体提升监管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即便客观上存在大业主的利润驱动,如果能够对其道德风险和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最低价中标也未必会形成一个低质量和假冒的源头。国际上的招投标项目很多也是最低价中标的,这是市场化规律,但前提是法治和诚信。因此,加大对大业主的监管力度是关键。

  我国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而营商环境包含着服务和规范两方面。做好守夜人,以规范市场环境,才能让“良币”有合理的环境进行发展;有服务精神,才能减少干预,给企业松绑。因此,地方政府在服务企业、引导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放权,还要勇于承担,做一个规则的守护者,保护合法经营的企业得到公平的机遇。

  “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是因为“劣币”能堂而皇之地跟“良币”竞争。事后不被追责,或者即使追责,受到的处罚也非常轻。比如,检测机构出问题,往往只是几万元、十几万元的罚款,违法成本太低,导致造假者有恃无恐。

  要想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需加大惩罚力度。除了上面提出的推动针对大业主责任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之外,还需提升数字化监管的水平。

  建材质量监管可以引入区块链、信息化办公系统等,提升执法的力度。做到事事留痕,增强监管的规范性,减少寻租的空间。

  结合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对不合格的产品和相应的企业、相关的检测机构、监理单位等各个利益方,加大曝光力度。

  管理部门分割现象,就好比由3个主管部门分别主管一个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一方面有些污染来自上游,而中游自己无权去规范;另一方面,中游治理的力度到了下游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又会偏失。

  这样的现象,以前在一些领域普遍存在。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中,金融部门偏滞后一些,而金融领域的资源又非常重要。资金是活的、流动的,而管理部门是分割的。于是出现了利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管理体制的漏洞,逃避监管和套利的很多金融“创新”,造成监管不力。最终,金融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由分业监管走向统一的监管,由分割监管走向大监管。

  建材行业的质量监管方面,也可以借鉴这种大监管的思路,增加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建材的质量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大业主的道德风险和制度的滞后。从系统性和协同性两方面进行治理,有利于提升监管的水平,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